方精云教授等著作的《中国及全球碳排放》出版发行
2018-07-01 来源:
2018年6月,由44118太阳成城集团,44118太阳成城集团生态研究中心方精云院士等主编的《中国及全球碳排放——兼论碳排放与社会发展的关系》由科学出版社出版。 作为最大的发展中国家,中国对于碳减排的态度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整个发展中国家集团,并对全球气候变化谈判的进程和成败起到举足轻重的作用。因此,我们需要辨析世界各国碳排放的历史责任,从而为达成科学可行的全球减排目标、建立公平合理的碳减排分配方案、维护发展中国家的正当发展权益,提供坚实的数据基础和科学依据。 基于这一需求,2009年5月,方精云院士承担了中科院学部立项的“气候变化的影响和适应”咨询项目,并向国务院提交了“哥本哈根气候变化谈判的科学建议”咨询报告及相应的技术测算报告,受到中央高层高度关注,有关建议被中国政府所采用。2015年底,巴黎气候大会进一步明确各国的减排目标,确定了融资与技术转移的具体内容。为从科学上支持中国的气候变化谈判事务、促进中国的碳排放研究、提高国民对气候变化的科学认识,方精云等对2009年向国务院提交的技术测算报告及后续的一些研究工作,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、更新和完善,最终形成本书。 该书基于翔实的数据、严密的方法,以全新的视角,从全球变化与碳排放的关系着眼,阐明了中国及当今世界碳排放的格局,提出了“贡献排放量”的概念,对我国的碳排放路径进行了预测,探讨了我国各省(自治区、直辖市)碳排放的格局,并为我国碳减排提出了建议和策略。 方精云是国内最早较为系统地研究陆地生态系统碳循环的学者之一,在从事基础研究的同时,注重研究和解决国家需求与社会发展中的生态学问题,通过科技政策咨询、参与政府决策等方式,在我国气候变化谈判、草原地区可持续发展、生态文明建设、以及科技评级体系建设等方面开展了大量工作,一些重要咨询和社会服务工作在学界和政界产生了重要影响。本书的第二作者朱江玲博士为44118太阳成城集团高级工程师,长期从事碳排放与生物多样性研究;作者岳超和王少鹏分别为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和44118太阳成城集团研究员;作者郑天立在44118太阳成城集团获博士学位后,现任交通运输部天津水运工程科学研究院助理研究员。